国内饲料原料尤其是玉米豆粕一直受制于国外进口。近两年来,时常出现玉米豆粕货源紧俏,价格高企,饲料企业难以为继。为了生存和发展,饲料企业纷纷寻求玉米豆粕的替代原料。与此同时,农村农业部畜牧兽医司也颁发了“关于推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的通知”。未来,玉米豆粕替代将成为“新常态”。那么,玉米豆粕如何替代?替代后如何解决适口性、消化率以及肠道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?如何应用玉米豆粕替代后的营养解决方案?上海美农一直践行“产品领先、价值服务、伙伴成长”的价值主张,努力为客户创造价值。基于此,上海美农联合饲料行业信息网、塞尔传媒、牧业前沿于4月12日19:30进行联合直播,邀请上海美农技术服务总监唐明红先生进行《玉米豆粕替代原料的深入应用及其营养解决方案》的专题分享。
在报告开篇,唐博士提到:杂粮和杂粕是比较常见的玉米替代原料。杂粮主要有小麦、大麦、高梁、豌豆、稻谷和糙米、木薯;杂粕主要有棉粕、菜粕、葵花粕、花生粕、DDGs、胚芽粕、芝麻粕、亚麻籽粕。杂粮存在的缺点是亚油酸含量低;生物素、胆碱利用率低;缺乏玉米黄色素;粘度大,代谢能低。而杂粕的缺点是氨基酸的消化率低、限制性氨基酸含量偏低、氨基酸间的均衡性差、抗营养因子含量高。随后,唐博士分别讲述了小麦、大麦、高粱、稻谷在饲料中的应用,重点分析了其与玉米常规营养成分的比较和应用要点,并提出了美农配方建议方案(观看直播解锁配方方案)。采用小麦作为替代原料时,要注意的是少量使用时,小麦猪消化能接近于玉米,鸡代谢能低于玉米;大量使用时,由于受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的影响,可利用能量低于玉米;粗蛋白含量高于玉米;亚油酸含量明显低于玉米,禽类饲料需要补加;钠、钾、氯含量高于玉米,配方设计时应予以考虑;大部分的氨基酸含量高于玉米,但在小麦大量添加时,消化率受明显影响;小麦非淀粉多糖含量高于玉米,其中可溶性木聚糖容易引起稀软便和“糊肛”;大部分维生素含量高于玉米,但部分维生素利用率低,特别是生物素。
大麦在饲料中使用时要考虑到大麦的籽粒是畜禽的精饲料,饲用价值相当于玉米的85%,无氮浸出物含量多;脂肪含量较低约为2%~3%,因而饲喂肥育猪能获得优质硬脂胴体,并改善猪肉风味;大麦烟酸含量比玉米高出两倍多,对家畜生长发育十分重要;大麦因含粗纤维高,能值低,不宜用作仔猪饲料原料;大麦在蛋鸡粉料中不可粉碎过细,否则易“粘嘴”和挑食,建议用于蛋鸡料时使用3.5mm~5mm筛孔的筛片。
高粱与玉米的营养成分比较(%)
在使用高粱时,要注意单宁和氨基酸平衡与蛋白质消化的问题。另外,使用稻谷(陈化)时需添加外源淀粉酶,克服稻谷存在的不足,提高淀粉消化率,挖掘潜在营养价值。
玉米豆粕替代注意事项
接下来,唐博士简述了玉米豆粕替代后的注意事项。使用小麦、大麦替代玉米后,饲料颗粒变硬,要注意调整大料配比和环模压缩比;饲料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,需要跟客户或养殖户做好解释工作;使用量要逐步增大,饲料注意过渡;注意适口性,严格控制最大添加量;调整调质温度、调制时间和蒸汽量,提高淀粉的糊化度;调整粉碎粒度,提高制粒后的熟化度;加强品控,防止原料批次间质量出现太大差异;注意霉菌毒素,尤其副产物原料霉菌素往往偏高;避免出现稀软便、糊肛、脏蛋、生长减慢、蛋个变小、饲料报酬降低等问题的出现,需要采取有效的配套方案。
玉米豆粕替代的配套方案
最后,唐博士就大家比较关心的玉米豆粕替代后的适口性、肠道健康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并提出了美农解决方案。添加酶制剂、酸化剂可以提高消化率;对于适口性问题,稻谷、大麦脱壳可以提高适口性,稻谷、豌豆膨化可以改善适口性;添加调味剂、食盐、油脂、酸化剂可以改善杂粮杂粕日粮的适口性。对于肠道健康问题,杂粮杂粕由于存在粘度大或消化率低的缺陷,会导致食糜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,引起肠道菌群失衡,有害菌过度增殖,肠道健康受到影响。精油、单宁酸、抗菌肽、抑菌酸、葡萄糖氧化酶、腐殖酸钠、丁酸钠、微生态等等,对于维护肠道健康,调节菌群平衡都有较好的效果。上海美农从全程营养出发,针对玉米豆粕替代后的适口性问题、消化问题、肠道健康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,以此提升替代后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和饲料饲喂效果(见下图)。
针对不同的品种、不同阶段,美农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:
玉米豆粕替代美农建议方案-猪
玉米豆粕替代美农建议方案-鸡